查看原文
其他

以见科技蒋童:出海≠出口,“造船”如何“扬帆”? | 乘风破浪

张悦 上海科技
2024-09-20


上海科技近期推出

「乘风破浪」系列


“出海≠出口,出海应该对当地生态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而不是单纯的倾销与贸易。”以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以见科技”)联合创始人、CTO蒋童向上海科技分享道。



在施工现场,尤其是一些复杂建筑的施工现场,洞悉施工中的各个管线并掌握工况,一直是施工过程中的难点。“我们想解决工程现场怎么看数据这一问题。”


2018年,以见科技在上海成立,提出BIM+AR打造智慧建造,从而打通施工的线上线下场景,实现精细化施工过程管理,打造完整工程数据闭环。2019年,以见科技签下第一家海外客户——日本前五大施工总包单位之一竹中工务店,服务其在日本福冈一个大型商业建筑建设中的效率提升与可视化应用。


短短六年,这家上海初创企业如何频频成功拿下国际订单?近期,以见科技接受上海科技采访,并分享作为To B软件企业的“出海”经验。

建筑软件出海,

优势何在?


2023年,以见科技出海“再出发”,当年实现超过10个海外交付单位合作的合作项目。



“我们的软件服务项目,可能和常见认为的简单建筑并不一样,我们大量服务的是复杂建筑项目:体量大、难度高、工艺有挑战。”蒋童介绍道。


“过去,建筑行业因为整体信息化程度较低,有很多三维数据及信息化内容,没有办法在工程现场得到使用,这是全球的共性问题。”蒋童谈道,传统SaaS软件在施工阶段普遍断层,而以见科技则选择从施工阶段切入,利用“AR+AI”技术,分析施工现场与BIM模型的差异点,实现BIM模型与实体物理模型的合理化双向反馈。


在日本,以见科技参与了日本某施工总包单位在关西的医院建设。“我们为他们提供了桌面端的管理软件、平板上的移动应用,可在工程现场直接看到三维模型和真实现场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并及时了解到施工过程里面各种复杂工艺工法问题。”


“我们用新的技术手段,解决了一个区域内的共性的问题,这使得我们从一开始就可以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去解决大家的需求。”


而从中国走向世界,在蒋童看来,建筑行业类的工业软件,更有着独到优势:“在过去10年,中国建筑市场的发展相对来说比较独特,大型的城镇化的进程使得中国其实是最富有使用场景的这样一个区域。”


目前,以见科技在中国大陆已服务超过3000万平方米以上的建筑类项目,“我觉得海外的客户看重的还是我们在大陆经过了大量的真实场景验证之后的产品的一个技术。”



“造船”与“借势”

软件出海如何扬帆起航?


目前主流的出海模式有两种,借船出海和造船出海,区别在于授权海外授权其他公司进行商业化营销还是依托自己的营销网络进行海外直营。


在蒋童看来,以见科技在出海中,更多地还是造船出海:“我们是一个创新型的产品应用,其实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地方,尤其是我们在境内服务的上游客户,也较少看到出海的案例。”


尽管在上下游中并没有直接可以搭的“船”,但以见科技巧妙地借了跨国创新机构的“势”。据蒋童介绍,以见科技第一次出海,便是通过参加跨国创新机构Plug and Play(以下简称“璞跃中国”)的创新加速营。


2018年下半年,以见科技作为初创企业,加入到璞跃中国的创业生态中,璞跃中国既是以见科技的早期投资者,同时也是合作伙伴之一,“得益于其在全球各地会有的创新网络,璞跃中国主动帮我们对接了很多投资与合作的项目。”蒋童谈道。


同时,在市场开拓方面,蒋童也谈到了开拓节点上下游的重要性:“对我们来说,可以把服务的客户本身作为一个节点,在服务这个客户的过程中,进一步拓展其上下游企业。”在日本,以见科技已经看到了这样的机会,其服务的施工总包单位在当地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可以有更多的分包商参加进来。


“一些新兴市场的机会,比如说中东,我们看到有大量的建筑类的央国企,它其实是美国中东市场合作布局,在这块我们可能会探索借船出海的方式去做。”蒋童补充说道。



出海也需“入乡随俗”


在蒋童看来,企业出海的过程,是一个传递价值的过程,“最重要的是产品、软件本身,能够解决当地的实际问题,正本清源,把价值传递到当地。”


在具体的出海方法论上,蒋童重点谈到了数据安全与合规的问题。“过去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数据保护上没有太多的优势。所有的To B软件企业出海都应该重视起这个问题,尤其是在更重视数据安全等方面的地区,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蒋童介绍道,以见科技在出海的第一天,就与当地云服务供应商建立联系并在当地设立了数据中心,“像我们这种建筑的复杂数据它比较关键,它无论是处理还是存储,包括用户对它的使用,它的云服务是放在当地的,这就打消了我们这种服务当地比较大型企业他们企业本身的这种担忧。”



“新技术在近两年密切出现,如何利用这些新技术去优化我们的软件生成和构造流程,从而服务于各类市场,我觉得这是大家要思考的问题之一。”蒋童谈道。


也正是如此,在蒋童看来,2024年或许是一个更利好小团队出海的时间节点。“体量大的优势在于军团作战、全覆盖,而体量小,精英团队、联合作战的模式,对于一个单点的切入可能会更直接一点。从我个人的观察来讲的话,2024年小团队可能有‘大风口’。”


“上海科技”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企业及专家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

拍摄:季俊辉 制作:Gina.Z


↓分享

↓点赞

↓在看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科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